今天是:
设为首页  |  加入收藏 

推荐团队

推荐团队 当前位置: 首页 > 推荐团队 > 正文

高性能纳米结构材料

发布时间:2019-11-18  发布者: 点击阅读数:

项目培育单位:武汉化工新材料工业技术研究院

项目建设地点:武汉工程大学、常州英中纳米科技有限公司

产品用途:医疗健康、新材料等领域。

一、项目简介

高性能纳米结构材料拥有一支在化工、材料、生物科技等领域经验丰富的教授、博士、专家团队,专业致力于纳米银复合抗菌剂的研制、生产及应用。目前,已成功申报纳米技术相关国内外发明专利十多项,开发的纳米银抗菌剂产品广泛应用于高分子材料、涂料、建材、家电、农药、纺织及日用品等领域,且产品技术优良,具有较高的性价比。

现有纳米银抗菌防霉系列工业原料和终端产品20余项,包括纳米银系列抗菌粉、抗菌液、塑料抗菌母粒、抗菌纱线以及其他抗菌防霉助剂,终端产品包括纳米银抗菌砧板、抗菌棉袜以及抗菌保鲜盒等。

二、项目技术团队负责人介绍

姜兴茂,博士,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

美国新墨西哥大学化学工程博士,美国洛夫莱斯呼吸研究所博士后。研究方向:气溶胶、溶胶-凝胶、化学工程、催化、纳米材料。在气溶胶、纳米材料研究领域有较高的知名度。现为常州大学教授(江苏省特聘教授),江苏省中青年创业促进会理事,美国洛夫莱斯呼吸研究所客座高级科学家。1990至1999年任上海石化研究院课题组长,获1998年中石化科技进步二等奖,获2001年北美膜科学学会奖,2011年美国墨西哥大学发明奖。

在德国出版气溶胶专著一部,主编SCI专刊一期。先后在Nature Materials、JACS等发表溶胶-凝胶相关文章二十篇,是国际30多家主流期刊特约审稿人。在美期间,先后完成美国空军、NSF、DOE、NIH、NIEHS多项重大课题,作为第一发明人申报PCT、美国专利十余项,其中授权美国专利4项。主持并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,主持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一项。两年来作为第一发明人已申报或正申报中国及PCT发明专利近二十项。

三、投资的必要性

1) 产品技术先进性

尺寸均一、粒径可控、高纯Au、Ag、Cu、Ni、W、Fe、Co等金属/合金、氧化物颗粒在医学诊断和成像、药物递送、3D打印、导电、抗菌、焊接、研磨抛光、催化、能源、吸波隐身、光电材料、腐蚀防护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。高性能纳米粉体及生产技术基本上为国外垄断。预计2026年底全球纳米金属颗粒市场将增至510亿美元,纳米金属氧化物需求将达到94.8亿美元。

机械球磨法:尺寸不均,带入杂质,能耗过高。适合低端领域。

液相合成法:需要大量洗涤过滤,成本高。颗粒表面需要包覆保护剂防止团聚,杂质含量高,粒径分布宽。

喷雾热分解法:球形度、结晶度高,表而光洁度好。但国内对纳米粉体的形貌、粒度的调控缺乏深入研究。

气溶胶方法生产晶相、组成、尺寸、形状均可同时控制的单分散纳米金属/合金、氧化物颗粒。解决产品团聚严重,粒径分布宽,形状不规则,杂质含量高,生产成本高,生产过程污染重的难题。

2) 市场需求

通过我国仅微电子工业每年就需银粉1500吨左右,光伏行业需银浆4000吨,80-90%银粉需要从美国杜邦、日本住矿、德国Basf、美国Ferror等公司进口。纳米银粉应用广泛:导电银浆、油墨、电子印刷、金属加工、电极、医疗。目前美国杜邦的银浆为7000元/公斤,美国Ferro为6000元/公斤,国内的价格5000元/公斤。将随着太阳能和LED市场出现暴发性增长。

纳米铜粉用量每年1300吨以上。亚微米级铜粉易与金属材料结合成合金,作为一种耐磨修复材料。润滑抗磨与修复材料是超微细铜粉推广与应用的前沿市场,世界能源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消耗在了机械摩擦方面。以添加量0.6%计算,1%的500万吨润滑油添加纳米铜计算,每年中国需10nm铜粉300吨。以一公斤机油出厂价70元算(美孚机油4L市场价125元),需要添加6g纳米铜粉(2500-3000/Kg)。每公斤成本只有100元。2000目铜粉每吨25~30万元,而纳米级铜粉更高达150~750万元/吨,最高达到5000万元/吨。预计年产2000吨规模的超微细铜粉生产基地总投资3000万元以内,而产值10亿元左右。

工业化生产装置